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智囊性综合服务

“企二代”钟情金融投资业,对家族企业传承,是助力?还是阻力?|智库原创

2018-06-21 来源: 浏览:410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2015年出版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家族企业二代中,有接班意愿的仅占40%,虽然较2011年的调查结果有增长,但仍未过半。

  本文字数4950字,阅读时间:11分钟

  本文主要由四川智库民企服务团队依据李秀娟、张燕所著《当传承遇到转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路径图》一书的部分内容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观点而来。转载请注明前述内容,并注明出处。1

  金融投资为何受到“企二代”青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家族传承研究中心主任李秀娟在其2015年发表于《福布斯》(中文版)第9期的《二代钟情于金融投资——有钱就任性?》一文中指出,根据其和其团队所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现在许多“企二代”对金融投资的兴趣远远大于对继承父辈产业的兴趣。在其采访的六十多个案例里面,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企二代”或多或少的都有涉足金融投资领域。这里面,有在金融机构里全职上班的,有和朋友合伙开金融公司的,也有在家族企业旗下管理金融投资项目的。

  为什么金融投资会受到“企二代”们如此的青睐呢?

  其一,不愿再像父辈那样辛苦赚钱。中国绝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诞生都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政策,但是由于受到整体经济格局的限制和影响,经营领域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在这些家族企业的创业历程中,“企一代”们往往白手起家、历尽艰辛,靠着一点点初始资金从利润微薄的小本生意慢慢做起,一点一点打造积累成今日之商业帝国。很多“企二代”从小目睹父辈为了企业一分一厘的打拼,没日没夜的工作,殚精竭虑的付出,对于这样的艰辛印象深刻,所以“知难而退”不愿接手实业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很多“企一代”在亲身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后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和自己一样的苦,有这样“护子”心态的“企一代”在有意无意间也加重了“企二代”对实业的“望而生畏”。

  其二,家族企业内外关系复杂,接手难度大。目前,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高速经济发展阶段后,不仅迎来首次一二代之间的交班期,同时也到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就外部环境而言,“企二代”们一方面面对的是市场全面开放所带来的国内外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面对的是实体经济利润的日益薄弱,以及产业发展整体趋势的下滑。仅仅是外界压力,就足以让“企二代”们望而却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族企业自身还存在摊子过大、关系复杂、管理混乱、人事纷繁等情形,则会加剧“企二代”对于接手家族企业的恐惧。

  其三,经济基础扎实,接班并非必选项。绝大多数一代企业家创业的最初动力,都是想要改变穷困的生活状况,为家人谋福祉。可以说,压在肩上的生计重担是“迫使”很多“企一代”积极地寻求改变的原动力。这样的原动力对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二代”们来说,显然难以成立,他们的人生在摆脱了生计的重担后,有着无限的可能。父辈所积累的扎实的经济基础可以轻松为他们提供投资的本金,多年所积攒的企业声誉及人脉关系也可以更为容易的让他们接触到优质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家族主业是责任,“企二代”们相较“企一代”仍有着更大的选择空间,“企二代”如果本身对于金融投资领域有兴趣,又不和家族主业相冲突,那么涉足金融投资领域就会顺理成章。

  其四,教育背景所致,投资人生活方式契合价值观。“企二代”们大多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并且从专业构成上来看,目前的“企二代”中很大一部分人无论是自主选择还是听从父辈建议,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金融、经济、财务等相关专业。专业知识本身的塑造,让年轻的“企二代”们一开始就用金融投资人的方式在看待问题和思考,之后学以致用的投身相关领域也就顺理成章。除此之外,很多“企二代”不愿再像父辈那样为了创业起早贪黑,疏于与家人、子女相处,源于对从小亲情缺失的弥补,他们更希望在更为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下挣钱,能够有时间和自由顾及家人。因此,既能够学以致用,又因“钱生钱”的盈利模式符合挣钱环境宽松自由的要求,金融投资领域因与很多“企二代”们教育背景及价值观所契合,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其五,时代发展使然,顺势而为。以改革开放为起算点,中国第一批“企二代”登上经济舞台,应该始于2000年左右。他们之中不乏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依靠风险投资、互联网经济迅速壮大起来的“创二代”。而中国近十五年来金融资本市场的蓬勃也为“企二代”们进入投资领域提供了快车道,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以后,实体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绝大部分行业的利润率都难以超越金融投资带来的高额回报,这促使民营资本大幅进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领域,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火热,这样的市场诱惑对于含着金汤匙的“企二代”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可以说,面对高风险但同时也高收益的金融投资领域,“企二代”们希望趁风而起,是时代发展之使然。

  2

  “企二代”投身金融投资,对家族企业,是助力?还是阻力?

  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二代”们青睐于金融投资业,但在如何处理金融投资与父辈所开创的实业企业方面,却有着不同的选择,而这些截然不同的选择,不仅关乎于他们自身,也深刻的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未来。

  案例一:任性过头的“企二代”

  海鑫钢铁集团由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一手打造,是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而“企一代”李海仓当年也因经营有方,被称为“山西钢铁大王”。作为山西省曾经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李海仓2003年意外过世后,“企二代”李兆会在爷爷的属意下接手家族企业。然而,接班后的李兆会心思完全不在实体经营上,而是肆意畅游资本大海,把海鑫钢铁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十多年来不断的从海鑫钢铁抽血输向资本市场,却没有资金回笼企业来支撑海鑫钢铁的继续发展。虽然在李兆会接班以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大环境本身也不利于钢铁行业的发展,但如果李兆会能够在接班后利用父亲李海仓尚存的影响力,同时把握住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在企业还处于惯性盈利的同时及时进行转型升级,那么海鑫钢铁不至于沦落至破产的境地。二代接班人的李兆会太过醉心于资本市场从而完全忽略了实体企业的发展,才是致使海鑫钢铁没落的根本原因。

微信图片_20180621102335.png

  ▲2014年,海鑫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程序,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破产案。而时任海鑫集团“掌门”的李兆会,也成为了企二代“败家”的典型。

  案例二:继往又开来的“企二代”

微信图片_20180621102353.png

同样是临危受命,宁波华茂集团的“企二代”徐立勋却借助自己在金融投资上的成功,奠定了接班的基础。1999年,徐立勋从美国莱斯大学毕业时,并未决定回到家族企业中,但由于当时,父亲徐茂万的精力被家族企业陷于美国的官司拖住,徐万勋不得不接受父亲指定出面主持企业大局。原本就是仓促上任,不想没多久,家族企业的主要产品——学具,又因遇到教育部的“减负”政策而遭遇行业下滑,企业局势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金融市场有着天然敏感和兴趣的徐立勋为了给家族企业争得一线生机,自2004年起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以投资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起点,徐立勋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先后入股宁波建工、宁波联合通信,收获颇丰。虽然同样是在资本市场中冲击,与海鑫钢铁的李兆会不同的是,徐立勋并没有因此放弃父亲一路打拼出来的主业,而是将通过资本市场所打拼出来的资源与原有企业进行了有效整合。如今,华茂集团在“二代”徐立勋的带领下,不仅形成了以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为主的投资产业链,更是一家以教育实业为基础的多元化集团。

  ▲在2015年7月于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徐立勋以华茂集团总裁的身份分享了如何通过金融投资成功接班家族企业,稳定掌门之位的过程。

  案例三:另起炉灶的“企二代”

微信图片_20180621102415.png

作为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于1994年开始创业,最初通过美的的上下游产业——小家电OEM生产起家,经历十年发展后转型,将重心转向资本市场,同时开始通过收购等手段涉足证券投资业。在这个过程中,何剑锋自创的盈峰集团逐步脱离父亲何享健的影响,并在资本运作方面收获颇丰,如2007年收购上风高科及易方达基金的股权等。或许是由于何剑锋一早便表态不愿接手家族企业,作为父亲的何享健一方面尊重儿子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另一方面在美的集团的运营管理中始终注重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以及企业制度的建立。2012年,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一职,接替他的果然不是独子何剑锋,而是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当然,自1994年创业伊始就一直游离在家族企业外的何剑锋也并非完全与美的斩断关系,现如今,作为美的大股东的他在美的集团董事会担任董事,虽然没有直接运营“美的”这艘商业巨轮,却也依然时刻注视着家族外的“船长”将让企业走向何方。

  ▲2012年8月26,美的集团宣布,公司创始人何享健卸任集团董事长,由方洪波接任,何何享健的独子何剑峰将以大股东代表的身份列席美的集团的董事会,

  不会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也不参与美的日常经营管理。

  当然,对于历史而言,似乎永远都是成王败寇,把企业放置于商业历史中依然是如此,成功的,被看到的都是闪光;失败的,被评说的永远是缺失。但即便如此,在看过上面的三个案例之后,我们依然可以试着去总结“企二代”进行资本运作的两种成功模式。

  一种是以宁波华茂集团徐立勋为代表的“继往开来”式,把传统业务与金融投资两手抓,两腿走的结合型。“企二代”完全可以在接手原有主业的同时用投资来作为家族企业背后的战略扩充手段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家族资源、信誉、品牌和人脉关系的积累、整合及利用都可以很好的帮助二代通过金融投资来提高家族企业的财务杠杆,提升盈利水平,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家族企业在经济波动时期的风险抵抗能力。

  另一种便是像美的集团何剑锋这样将家族企业与自身投资业务完全剥离的“另起炉灶”式。当然,无可否认,无论怎样“另起炉灶”,作为“企二代”的何剑锋依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当其羽翼渐丰之后,难保不会反哺家族企业,尤其是在家族企业陷入困境之时。但这样的模式,就要求“企一代”一定要提早做好人才的储备培养、企业制度的确立,以及企业文化精神的传承,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之巨轮不偏离不违背家族利益之航线。

  3

  本文结语

  不管对于家族企业是助力,还是阻力,我们都必须要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风险任何时候都不容小觑,高回报率并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一时的顺风顺水,不意味着时时的风调雨顺。因此,“企二代”们在投身投资领域时,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控制。毕竟,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钱赔钱”的折腾,总有见底的时候。而所有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审慎和防范,对于自身事业道路的选择,其内在的本源,并非财富本身,而应该是“企二代”们对于家族、家族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因此,“企一代”们为“企二代”们树立正确的家族价值观和对家业的责任感,是对这批生长于财富之中新时代弄潮儿们最好的制约,避免他们走入“有钱就是任性”的误区;同时,这也是对家族企业最好的维系和保护。

  在体会到家族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延续对家族企业的重大意义后,四川智库的民企服务团队组织了一批长期为各行业领域、各形式规模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律师、经济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采用包括自有经验总结、文献书籍研究、相关人物访谈等方式,针对家族企业如何进行健康的传承和转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基本能覆盖民营企业家们就家族企业的传承与转型所关注关心的所有问题。

  从 即 日 起

  我们会将我们所整理、归纳、总结的成果在“四川智库”的公众号以及网站上进行发布,分享优秀观点和文章,传递与之有关的信息,欢迎企业家们关注。

  同时,我们也愿意就“家族企业健康传承与转型”这一领域与广大的民营企业、工商联合会、商会、行业协会等开展广泛合作,采用培训交流、专项咨询等形式为广大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优秀的家族企业,我们也欢迎与我们联系,由我们对企业进行深入探访,撰写企业发展历史,提炼“企一代”的创业精神和宝贵经验,展示成功的传承案例及杰出“企二代”事迹,帮助企业和企业家实现企业精神的书写及传承。

  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了解该如何进行家族企业的健康传承与转型,为广大家族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企业传承提供一定帮助,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将是四川智库民企服务团队最大的愿景。

联系方式

电话:028-86246918

邮箱:sczhiku@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华府大道1号蓝润置地广场T1栋23A03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