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转型—中国家族企业的痛点|智库原创
▲2015年12月,由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两岸四地多所大学及李锦记家族合作完成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继2011年《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和2013年《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第三份关于中国家族企业的报告。2018年初,作为该系列报告的第四本《中国家族企业年青一代状况报告》也已发布。这种全国层面的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的接连出具,表明我国对于家族企业现状与传承的关注,已经不局限于某个企业自身,而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本文字数3348字,阅读时间:6分钟
本文由四川智库民企服务团队依据李秀娟、张燕所著《当传承遇到转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路径图》一书的部分内容归纳、整理、提炼而来。转载请注明前述内容,并注明出处。
1中国家族企业已步入传承与转型的十字关口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企业形式之一,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达65%至80%之间。在中国的经济组成中,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长期保持着六四开的比例,而民营经济中,家族企业的占比更是高达80%以上。
家族企业之所以在中国兴盛,在于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家文化”历史的国家,无论是伦理纲常、风俗习惯,还是社会组织、治国兴业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家族企业这种模式非常符合中国的“家文化”历史,并且,家族性的经营管理可以在创业初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稳固信任、解决冲突、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
然而,符合文化历史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家族企业自身延续的持久,在代际传承的议题面前,中国的家族企业因为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更迭常常是在发展了一段时期后不得不打回起点,从归零的荒原上从头再来。从明清时代出现的泛家族企业的雏形,到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家族企业,再到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复苏,中国现今的家族企业实际上才刚刚经过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由于起步远远晚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与东南亚兄弟国家乃至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相比都要大大落后,因此,在别人已经到达四、五代之后的家族企业专业化治理阶段时,我们80%以上的家族企业都只是刚刚面对一代传给二代的关口。并且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经济时期,使得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转换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几乎同时发生,每一个家族企业都必须意识到,我们已经站在了转型与传承交叠这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2
传承——首次面对的难题
传承,作为很多中国家族企业首次面对的痛点和难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家族企业是一样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把企业传给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来说,将他们一生所从事和建立的事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并代代相传,是将他们希望和梦想永续的最好方式,也完全符合人类的天性。并且,中国历来所崇尚的“家天下”伦理,使得“子承父业”是大多数家族企业家所倾向的一种企业持续发展模式。但对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企二代”们来说,他们的人生在父辈已有的基础上有着无限可能,接班或许只是选项之一。因此,家族企业要不要传给二代,怎么样传给二代,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纠结,其中最突出的两种状态就是:二代有能力但是对接班没兴趣;或者二代意愿还行但能力可能还不够。
并且,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是横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之路上的巨大障碍。这样的代沟最容易在以下两个方面集中爆发:
一是管理理念。中国家族企业的“创一代”们大多白手起家,获益于改革开放初期处处都有市场空白的历史契机,他们的经验、阅历和领导力更多的来源于商场实战,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大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即“人治”。而“企二代”们往往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学历人群,很大一部分甚至有着海外求学的经历,这样的教育背景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有着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管理理念上会更倾向于用制度来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法治”。这两种管理理念本身在价值内核上便存在差异,如果再遇上“人治经验派”的一代总是忍不住要教育二代,而“法治理论派”的二代又对一代嗤之以鼻的话,那么两代之间的矛盾甚至大战般的争执就分分钟都有可能爆发。
二是沟通方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国人的家庭里,家长权威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再加上很多企一代为了打拼江山而牺牲了对家庭的陪伴,一二代之间共同相处的时间较少,本身就缺乏思想及情感的交流,关系生疏。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二代表达自己观点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抑或一代较为固执保守,难以接受二代的建议甚至质疑,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不仅如此,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又更加凸显和放大了前面所说的所有难题。作为唯一的一个接班者,在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上,很多一二代似乎都没有选择,在责任和压力的双轨之下,两代人都面临纠结。
以上,作为众多初次面临代际传承的中国家族企业,由于缺乏可参考的成熟经验,所有的困惑和难题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谈及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方太集团的茅理翔、茅忠群父子,是绕不开的成功典型。而茅理翔所创办的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也成为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非营利性的学校。
3
转型——回避不了的另一痛点
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家族企业都诞生于改革开发之后,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政策。在当初百废待兴之际,由于受到整体经济格局的局限和影响,市场机会遍地都是,创业领域五花八门,只要肯想肯干,多半能找到立足之地。
在改革开放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很多家族企业优势不再,归纳起来,摆在中国家族企业面前共有三重桎梏:
首先是行业的落后。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较低。随着市场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近几年来产业升级所带来的行业动荡非常明显。
其次是竞争的加剧。因为市场的开放,中国很多家族企业所处领域不仅国内竞争加剧,还面临来自国际同行的强势竞争。而管理以及生产模式的落后使得不少家族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缺乏实力。
最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商业思维和盈利模式的巨大转变,这让许多传统的“企一代”们不知所措,传统商业根深蒂固的经验难以应对新形势,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现状,都逼迫中国传统的家族企业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要用更为有效、经济、可持续,且顺应时代的方式来产生更大的效益,才能在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中生存下去。
作为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的“企一代”,站在企业转型这个当口,需要克服的第一关,首先是自己。面对自己创立的基业,可能要进行全方面的转变,某种程度上是“企一代”们对自己的质疑甚至否定,这在情感上会比较难以接受,“企一代”们可能会存在放不开的情形。当然,“企一代”们骨子里的创业精神以及对于商业环境敏锐的嗅觉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站在有益于企业发展的角度,更多的“企一代”是愿意去尝试和改变的。但到底应该怎么走、怎么做,“企一代”们可能存在局限。而这个时候,“企一代”们如何正视这种局限,将转型与传承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成则兴,败则亡。
4
本文结语
传承与转型,这就是中国家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两大痛点。从现在开始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族企业都将在这两大痛点中摸索、挣扎和前行。传承环节的重要性不比创造一个企业低,代际传承过程中的权力转换往往是家族企业最脆弱的命门,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成为一个家族企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直接导致一个家族企业的覆灭。
在体会到传承与转型对家族企业的重大意义后,四川智库的民企服务团队组织了一批长期为各行业领域、各形式规模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律师、经济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采用包括自有经验总结、文献书籍研究、相关人物访谈等方式,针对家族企业如何进行健康的传承和转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基本能覆盖民营企业家们就家族企业的传承与转型所关注关心的所有问题。
从 即 日 起
我们会将我们所整理、归纳、总结的成果在“四川智库”的公众号以及网站上进行发布,分享优秀观点和文章,传递与之有关的信息,欢迎企业家们关注。
同时,我们也愿意就“家族企业健康传承与转型”这一领域与广大的民营企业、工商联合会、商会、行业协会等开展广泛合作,采用培训交流、专项咨询等形式为广大的民营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优秀的家族企业,我们也欢迎与我们联系,由我们对企业进行深入探访,撰写企业发展历史,提炼“企一代”的创业精神和宝贵经验,展示成功的传承案例及杰出“企二代”事迹。
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了解该如何进行家族企业的健康传承与转型,为广大家族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企业传承提供一定帮助,为我国民营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将是四川智库民企服务团队最大的愿景。
相关内容
解决政府、企业、个人因新冠疫情引发各类问题的咨询服务产品目录
一图看懂中国银保监会“强化监管引领和政策支持 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